1型糖尿病通常比2型糖尿病病情更严重。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绝对缺乏,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多为胰岛素抵抗或相对不足,早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两种类型的严重程度差异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并发症风险及治疗依赖性三个方面。
1、发病机制差异:
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完全缺失,起病急骤且不可逆。2型糖尿病主要与遗传、肥胖等因素相关,胰岛素抵抗和分泌延迟呈渐进性发展。前者病理改变更彻底,血糖波动更剧烈。
2、急性并发症风险:
1型患者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危象,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在数小时内出现生命危险。2型糖尿病以高渗性昏迷为主,但发生概率相对较低。1型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急性代谢紊乱致死率可达5%-10%。
3、慢性并发症进程:
两种类型均可引发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但1型患者病程超15年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大血管病变方面,2型糖尿病更早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40%-60%。
4、治疗依赖性:
1型患者必须每日注射胰岛素,停药可能直接危及生命。2型患者初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部分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后可实现药物减量。1型糖尿病对医疗资源的依赖度是2型的3-5倍。
5、特殊人群风险: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面临生长发育障碍风险,妊娠合并1型糖尿病母婴死亡率较2型高2-3倍。老年2型糖尿病易出现低血糖昏迷,但整体预后优于1型。
糖尿病患者需根据类型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1型患者应配备动态血糖监测设备,掌握碳水化合物计算技能,运动前后需调整胰岛素剂量。2型患者重点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模式。两类患者均应定期筛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及神经病变,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视力模糊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