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炎等胃部疾病存在癌变风险,癌变概率与疾病类型、病程及干预措施密切相关。
1. 胃溃疡长期未愈的胃溃疡可能发展为胃癌,尤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典型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需通过胃镜活检确诊。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可选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
2. 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腺体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属癌前病变,多表现为腹胀、贫血。发病与自身免疫、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建议定期胃镜监测,药物可用叶酸、摩罗丹、胃复春。
3. 胃息肉直径超过2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高,通常无症状。内镜下切除是主要手段,术后需每年复查胃镜。相关药物包括瑞巴派特、替普瑞酮、铝碳酸镁。
4. 残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更易发生癌变,与胆汁反流、胃酸环境改变有关。表现为上腹隐痛、黑便,建议术后每2年胃镜随访。治疗药物含消旋山莨菪碱、多潘立酮、硫糖铝。
存在上述疾病者应戒烟限酒,避免腌制食品,每年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