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有男男性行为者、静脉注射吸毒者、性工作者、多性伴人群以及未规范使用安全套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毒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
1. 男男性行为者男男性行为者因肛交黏膜更易破损,HIV感染概率显著升高。部分人群存在无保护性行为或隐匿性感染状态,导致病毒传播风险增加。建议定期进行HIV检测,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和安全套,暴露后72小时内可遵医嘱使用阻断药物如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等。
2. 静脉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行为会导致病毒通过血液直接传播。吸毒后判断力下降可能伴随高危性行为,形成双重传播途径。社区应提供清洁针具交换服务,美沙酮维持治疗可帮助减少注射吸毒。药物治疗可选用多替拉韦钠片、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
3. 性工作者性工作者因客户流动性大且安全套使用率不稳定,成为病毒传播桥梁人群。部分人员可能同时存在药物滥用问题。建议定期进行性病筛查,强制使用安全套,职业暴露后可选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齐多夫定片等药物进行阻断。
4. 多性伴人群同时拥有多个性伴侣会显著增加病毒暴露机会。部分人群存在侥幸心理或缺乏检测意识,导致传播链持续延伸。固定性伴侣关系、定期联合检测是有效预防手段,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艾博韦泰注射液、奈韦拉平片等药物治疗。
5. 未规范使用安全套者安全套破损、滑脱或间歇性使用都会造成防护失效。青少年和流动人口因知识缺乏更容易出现使用不规范。应开展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实操培训,高危行为后及时检测,治疗药物可选用依非韦伦片、阿巴卡韦片等。
所有高危人群都应每3-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发生暴露后尽快使用阻断药物。日常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性行为全程使用合格安全套。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保持良好作息和营养摄入,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社会应消除对感染者的歧视,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