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溶骨性骨破坏、高钙血症性骨病和骨髓瘤骨病等骨病。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异常增殖的浆细胞会破坏骨组织,导致骨骼病变。
1、骨质疏松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功能受抑制,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骨质疏松可表现为全身骨骼疼痛,尤其是腰背部疼痛,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患者可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评估骨密度,日常需避免跌倒和剧烈运动。
2、病理性骨折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骨质破坏会显著降低骨骼强度,在正常活动或轻微外伤时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常见部位包括椎体、肋骨和骨盆,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和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可见骨折线及周围骨质破坏,治疗需结合抗骨髓瘤治疗和骨科固定。
3、溶骨性骨破坏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导致局灶性或弥漫性溶骨性病变。X线或CT检查可见穿凿样、虫蚀样骨缺损,多见于颅骨、骨盆和长骨。患者可能出现骨痛、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高钙血症,需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破坏。
4、高钙血症性骨病多发性骨髓瘤导致大量骨质破坏,钙离子释放入血引起高钙血症。患者可出现骨痛、乏力、恶心呕吐、多尿和精神症状,严重时导致心律失常和肾功能损害。治疗需水化利尿,使用降钙素或双膦酸盐,同时控制原发病。
5、骨髓瘤骨病骨髓瘤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骨病变,表现为多发溶骨性损害伴骨痛。发病机制与RANKL/OPG系统失衡有关,导致过度骨吸收。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圆形、边界清晰的溶骨灶,常合并病理性骨折。治疗需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和骨保护药物。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和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骨病变。日常需保持适度活动,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预防跌倒。饮食应保证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戒烟限酒。出现骨痛或活动受限时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骨保护药物和止痛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病管理需要血液科和骨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