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通常需要做骨髓穿刺,这是确诊和评估病情的关键检查手段。骨髓穿刺能直接获取骨髓样本,帮助医生观察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殖情况,结合免疫固定电泳、染色体检查等结果明确诊断。
骨髓穿刺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骨髓涂片可计算浆细胞比例,超过10%结合其他指标可确诊。流式细胞术能检测克隆性浆细胞表面标志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发现遗传学异常如17p缺失等高危因素。这些数据直接影响疾病分期、预后判断及靶向药物选择。部分患者因骨质破坏严重,穿刺时需避开溶骨性病变区域,必要时在影像学引导下操作以提高安全性。
极少数特殊情况可能暂缓穿刺。晚期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出血倾向或血小板极低时,可先通过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全身低剂量CT等无创检查初步评估。但最终仍建议在纠正凝血功能后完成骨髓穿刺,因影像学无法替代病理诊断。对于疑似冒烟型骨髓瘤患者,若M蛋白水平稳定且无终末器官损害,可能选择定期监测而非立即穿刺。
骨髓穿刺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操作后局部按压10分钟预防出血。建议选择具备血液病诊疗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穿刺结果需由血液病理专科医师判读。确诊后应根据国际分期系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复查骨髓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