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穿刺可能由肝脏疾病诊断、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肝肿瘤性质评估、肝移植术后监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麻醉穿刺、影像引导定位、病理学检查、术后观察等方式进行。
1、诊断需求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需明确病理类型时进行穿刺,操作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或出血,可使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蛇毒血凝酶等药物辅助止血。
2、异常排查持续肝功能指标异常无法确诊时需穿刺,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或代谢性肝病,可能伴随黄疸或腹水,可选用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双环醇等保肝药物。
3、肿瘤鉴别影像学发现肝脏占位需鉴别良恶性,操作中可能获取肿瘤组织标本,常伴有甲胎蛋白升高,根据结果可选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瑞戈非尼等靶向药物。
4、移植监测肝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或并发症时实施,需在超声引导下避开血管,可能发现胆管狭窄或感染,需使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等抗排斥药物。
术后24小时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选择易消化低脂食物,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有无出血或血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