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昏睡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定向力丧失及言语混乱。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昏睡期属于临床分期中的第三期。
1、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嗜睡状态,可被语言或疼痛刺激短暂唤醒,但很快再次陷入昏睡。这种意识障碍与血氨升高干扰脑能量代谢有关,需通过限制蛋白摄入、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等降氨药物干预,同时可能伴随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等神经体征。
2、行为异常出现明显人格改变或不当行为,如无故哭笑、随地便溺等。这与γ-氨基丁酸受体活性增强相关,需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菌群,配合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改善氨基酸代谢失衡。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肌张力增高或抽搐发作。
3、扑翼样震颤特征性表现为腕关节不自主拍打样动作,在手臂伸展时尤为明显。这种震颤由基底节功能受损引起,可通过苯甲酸钠注射液降低血氨,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震颤程度常与血氨水平呈正相关。
4、定向力丧失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识别能力完全缺失,无法完成简单指令。脑部磁共振可能显示基底节区异常信号,治疗需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纠正支链氨基酸比例,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5、言语混乱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出现无意义词汇或答非所问。这种语言功能障碍与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相关,需通过拉克替醇散维持肠道酸化环境,必要时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特征性肝臭。
肝性脑病昏睡期患者需绝对卧床并加强安全防护,床栏需全程升起防止坠床。每日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在20-40克/日,以植物蛋白为主。可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制剂,维持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血氨、肝功能及凝血指标,出现躁动时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建议照料者学习识别病情恶化征兆,如瞳孔变化或呼吸节律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