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急性期病人应选择易消化、低脂高蛋白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主要推荐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适量优质蛋白、低脂烹饪方式、充足维生素补充、严格禁酒。
1、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急性期胃肠功能较弱时可选择米汤、藕粉、蔬菜粥等流质食物,随症状缓解过渡至软烂面条、蒸蛋羹等半流质。此类食物减少胃肠负担,避免加重恶心呕吐症状。若出现严重食欲不振,可少量多餐,每日分5-6次进食。
2、适量优质蛋白优先选用鱼肉、鸡胸肉、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材,每日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蛋白质有助于肝细胞修复,但过量可能增加肝脏代谢压力。避免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烹调时去皮去脂。
3、低脂烹饪方式采用蒸、煮、炖等烹饪方法,禁用油炸、油煎。每日油脂摄入不超过20克,可选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高脂饮食可能诱发脂肪肝,加重肝脏炎症反应,同时可能影响胆汁排泄功能。
4、充足维生素补充增加西蓝花、菠菜等深色蔬菜和苹果、猕猴桃等水果摄入,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维生素E。维生素C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维生素B族参与能量代谢。但需避免榨汁饮用,完整食物可同时获取膳食纤维。
5、严格禁酒酒精代谢会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加重肝炎症状。急性期及恢复期均需完全戒酒,包括含酒精饮料、料酒等。合并使用药物时,酒精还可能干扰药物代谢,增加肝功能异常风险。
肝炎急性期饮食需根据肝功能指标动态调整,若出现黄疸加重或腹水,需进一步限制钠盐摄入。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膳食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建议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出现持续厌食或尿量减少时及时就医。烹饪前彻底清洗食材,生熟分开处理,避免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