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梅毒后通常可以治愈,早期规范治疗是关键。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治疗成功率与感染分期密切相关。
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通过足量青霉素治疗可完全清除病原体。早期梅毒表现为硬下疳或全身皮疹,此时梅毒螺旋体未广泛扩散,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能有效杀灭病原体。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血清学试验,确保抗体滴度下降。若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多西环素片替代,但需延长疗程并加强随访。
晚期梅毒可能出现神经或心血管损害,虽经治疗但已造成的器质性病变不可逆。三期梅毒患者需接受大剂量青霉素静脉输液,如水剂青霉素G,必要时联合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神经梅毒治疗周期较长,需通过脑脊液检查评估疗效。部分患者治疗后血清固定反应可能持续阳性,但不代表治疗失败。
梅毒治愈后仍可能再次感染,需避免高危性行为并坚持使用安全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直至医生确认无传染性,性伴侣需同步筛查。建议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第2年起每半年检测1次,持续2-3年。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免疫力恢复,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