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是由肾脏疾病或肾功能异常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类型包括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瘤等。
1、肾实质病变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实质损伤导致水钠潴留和肾素分泌异常,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伴蛋白尿,需控制原发病并联合降压药物如缬沙坦、氨氯地平、呋塞米。
2、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造成肾血流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典型症状为突发难控性高血压,可通过血管成形术或使用贝那普利、硝苯地平治疗。
3、内分泌因素肾素瘤等肾脏内分泌肿瘤分泌过量肾素,引发恶性高血压伴低血钾,需手术切除肿瘤或应用阿利吉仑、螺内酯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
4、遗传性肾病多囊肾等遗传性疾病导致肾脏结构异常,随病程进展出现高血压,需早期干预控制囊肿增长,常用降压药包括厄贝沙坦、美托洛尔。
肾性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压,限制钠盐摄入并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及时处理原发肾脏疾病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