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室管膜瘤引起颅内高压的原因主要有肿瘤占位效应、脑脊液循环受阻、瘤周水肿、静脉回流障碍。室管膜瘤多位于脑室系统内,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方式治疗。
1、肿瘤占位效应肿瘤生长占据颅腔有限空间,直接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患儿可能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需通过颅脑MRI明确肿瘤位置,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2、脑脊液循环受阻室管膜瘤常阻塞脑室系统或中脑水管,导致脑脊液流通障碍形成脑积水。表现为头围增大、嗜睡,可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缓解,化疗药物如顺铂、依托泊苷可能适用。
3、瘤周水肿肿瘤分泌血管活性物质破坏血脑屏障,引发血管源性水肿加重占位效应。CT可见低密度水肿带,需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减轻水肿。
4、静脉回流障碍肿瘤压迫静脉窦或大脑大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发淤血性高压。可能出现视乳头水肿,手术解除压迫是关键,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可用于预防血栓。
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意识状态和头围变化,术后配合康复训练,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定期复查颅脑影像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