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患者的大便可能出现两种颜色变化,典型表现为暗红色血便与陶土样白便,主要与肿瘤出血部位、胆道梗阻程度等因素相关。
1.暗红色血便:肿瘤溃烂出血混合粪便形成,常见左半结肠癌,伴随里急后重感,需肠镜确诊后行手术切除或靶向治疗,止血药物可用氨甲环酸、凝血酶原复合物、云南白药。
2.陶土样白便:肿瘤压迫胆总管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多见于胰头癌转移,伴随皮肤黄疸,需胆道支架置入或胆肠吻合术,利胆药物可选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茴三硫。
3.黏液脓血便:肿瘤继发感染时黏液与血液混合,需抗生素联合化疗,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4.柏油样黑便:上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氧化所致,提示胃癌或小肠癌可能,需胃镜明确后手术,抑酸药物可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发现大便颜色异常持续超过两周应尽早就诊,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减少红肉比例,定期进行粪便隐血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