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两种临床表现,主要区别在于发作诱因、频率及危险程度。稳定型心绞痛通常由体力活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则可能静息发作,疼痛程度更重且易进展为心肌梗死。
1、稳定型心绞痛由冠状动脉固定狭窄导致,多在劳累、情绪激动时发作,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相对固定,心电图可见暂时性ST段压低。
2、不稳定型心绞痛因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引发,静息或轻微活动即可发作,疼痛程度加剧且持续时间延长,心电图常显示ST段抬高或T波倒置。
3、危险分层差异稳定型心绞痛短期内风险较低,可通过药物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需紧急评估并考虑血运重建治疗。
4、治疗原则区别稳定型以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为主;不稳定型需强化抗栓治疗,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两类心绞痛患者均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及适度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