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确诊通常需要进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测量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干预。
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评估白内障对视觉功能影响的基础项目。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可初步判断晶状体混浊程度。视力低于0.5时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该检查无创且能重复进行。
2、裂隙灯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晶状体混浊部位与形态。医生通过光学切面能清晰分辨皮质性、核性、后囊下等白内障类型,同时评估角膜、前房等眼前节结构。该检查需散瞳后实施,是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3、眼底检查散瞳眼底检查可排除视网膜病变对视力下降的影响。使用直接检眼镜或眼底照相机观察视盘、黄斑及血管状况,鉴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疾病。检查前需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4、眼压测量非接触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可筛查青光眼风险。白内障膨胀期可能引发继发性青光眼,正常眼压值为10-21mmHg。该检查可与前房角镜配合评估房水循环状态。
5、角膜地形图角膜地形图仪能量化角膜散光参数,为人工晶体度数计算提供数据。通过Placido环投射分析角膜曲率,可预判术后视觉质量。该检查对规划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尤为重要。
确诊白内障后应定期复查视力变化,避免强光刺激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手术时机需根据视力需求与医生共同评估,现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