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医生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炎

长年大腿前面的肌肉酸痛,多次检查也不能确诊是哪方面的病?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 从上小学开始每到10月份到来年的5,6月份期间,双侧大腿肌肉就开始酸痛。此病症一直到现在。在发病期间,平常休息时没什么症状,能吃能睡。但出去走路走个几百米就开始出现双侧大腿前面的肌肉就开始酸,发僵,并伴有憋胀的感觉,这时心率比较快在120左右,这时臀部的肌肉也就酸的感觉,比较难受。必须停下休息才行,停下后此症状立刻缓解直到消失。再开始走,过不了多久就重复出现此现象,一直反复。骑自行车也是同样,骑一段距离后,大腿前面的肌肉就开始酸,胀,憋的感觉,感觉象是肌肉深处,是筋在难受,感觉筋使不上劲。但臀部肌肉没事。同样也是必须停下休息才行,停下后此症状立刻缓解直到消失。再骑一段距离又出现此症状,在大腿肌肉难受时心率比较快,平常休息时心正常率,肌肉也不难受。一过6月分后,天气变暖后,此症状就开始缓解,整个夏天就没什么事了,腿也不难受了。天气变暖后,由有此症状到缓解,没事,10天左右就突然变好了。也不用吃什么 药。往后什么症状也没了,能走能跑能跳的,大腿前面的肌肉也不难受了。但到了国庆节前后,大腿又出现前述的症状,并由没事到有此症状也就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突然也坏。一直这样反复多年。在此期间多次做过心肌酶五项的检查,在大腿难受时,有肌酸肌酶和CK-MB能高出规定范围最大值的2倍外,其它几项是略高于规定的最大值或正常。到夏天再检查时,也就是大腿不难受的时候再检查,五项都正常。做的心电图,在发病时做心电图,心率比较快处没什么其它的事,在夏天做心电图时正常。拍X片也正常。 因小时说是心肌炎,固一直以前以为是心脏的事,但前年一位在当地的心脏外科的专家检查后说和心脏无关,心脏没问题,这才想到在其他方面做检查。   也查过骨科但查不出什么病。查过神经科,肌肉发育良好,做了肌电图,也正常,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做过肌电图,正常,血沉,正常。做腰的CT也基本正常。早期吃过辅酶Q10,肌肝,VC,丹参。现在没怎么吃药。 2007.5.15的心肌酶检查结果(最近的一次) 谷丙转氨酶52,CK 585,LDH 301,CK-MB 29.1,羟丁酸脱氢酶 427(有溶血影响) 2006.9.19的心肌酶检查结果: AST 32,CK 284,LDH 224,CK-MB 24,羟丁酸脱氢酶 251 (其中的 LDH ,羟丁酸脱氢酶,CK略高于正常值)  此病反复 多年。无家族史。平时很少发烧。   想咨询专家,我这是哪方面的病,要做哪方面的检查。此病困扰我多年,现开始工作,而此病已经影响我现在的工作。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不知该实验室正常值,仅能以我处值分析,5月15日,ALT52(0-40),CK585(25-200),LDH301(109-245IU/L),CK-MB29.1(0-1.5ng/ml),HBD427(53-131IU/ml),9月19日AST32(0-40),CK284,LDH224,CK-MB24,HBD251,有关酶系统 检查皆高于正常,9月15日者略有下降,CK-MB为同工酶,对心肌更有特异性,若怀疑为骨髓肌病变,最好查CK-MM同工酶,更为敏感,若怀疑为肌炎,能否取股四头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另外中在寒冷季节,活动稍久,出现肌肉酸痛,休息能很快好转,有否下肢活动栓塞,供血不全的可能,可以血管外科检查,必要时做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动脉造影。
立即预约 极速提问

相似问题

推荐 肌肉酸痛怎么快速恢复

肌肉酸痛可通过热敷、按摩、适度运动、充足休息和营养补充等方式缓解。肌肉酸痛通常由剧烈运动、乳酸堆积、肌肉损伤、电解质失衡和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1、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放松,缓解疼痛。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酸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2、按摩:轻柔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乳酸代谢。从远端向近端轻轻推压,重点按压酸痛部位,每次10-15分钟。

3、适度运动:轻度活动如散步、拉伸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排出。避免剧烈运动,选择低强度活动,每次20-30分钟。

4、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肌肉修复。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

5、营养补充: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肌肉修复。多吃鸡蛋、牛奶、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

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和新鲜蔬果;运动方面选择轻度活动如散步、瑜伽;护理上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科普 更多

怀孕前,丈夫要做哪方面的准备?

怀孕前不论是男的还是女都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为了生育一个漂亮聪明的宝宝,孕前准备是必要的,怀孕前丈夫要做哪方面的准备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怀孕前,丈夫要做的准备有以下这些方面:妇女在受孕前的3~12个月,丈夫应保持健壮的身体。1、精神愉快2、加强营养。3、适当减少性生活,使精囊中贮存更多的高质量精虫。4、避免接触杀虫剂、二氧化碳以及镉、镍、锌、汞、铅等有害...

科普推荐 为你持续推送健康知识

室间隔缺损手术费大概多少钱
室间隔缺损手术费用通常在5万至10万元之间,具体金额因医院等级、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等因素而异。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主要方法是手术修补,包括开胸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术后需密切监测心功能并定期复查。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室间隔未完全闭合,导致左右心室血液混合,长期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1、开胸手术是传统治疗方法,...
室间隔缺损生孩子
室间隔缺损患者可以生孩子,但需在孕前进行全面评估和孕期密切监测,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孕期管理包括心脏功能评估、药物调整、定期产检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或分娩方式选择。1、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存在缺损,可能导致血液异常分流,影响心脏功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需在孕前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缺损大小和心...
室间隔缺损如何治疗
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修补、介入封堵和药物治疗,具体选择取决于缺损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症状。手术修补是通过开胸手术直接缝合缺损或使用补片材料;介入封堵则是通过导管技术将封堵器送至缺损处进行封闭;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如利尿剂、强心药和抗生素。室间隔缺损是由于心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完全闭合,导致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血液从左...
室间隔缺损能活到80吗
室间隔缺损患者通过及时治疗和长期管理,完全有可能活到80岁甚至更长。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存在缺损,导致血液异常分流,增加心脏负担。治疗方式包括手术修补、介入封堵和药物治疗,同时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1、手术修补:对于较大的室间隔缺损,手术修补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开胸手术和微创手术。开胸手术通过切...
室间隔缺损临床症状
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心悸和发育迟缓,治疗需根据缺损大小和症状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手术或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因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导致血液从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增加心脏负担,引发一系列症状。对于轻微缺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需定期监测;对于严重缺损,需尽早干预。1、呼吸困难:室间隔缺损导致血液从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
室间隔缺损可以运动吗
室间隔缺损患者是否能够运动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心脏功能状态,建议在医生评估后进行适量运动。轻度缺损且心脏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进行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而重度缺损或心脏功能受损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1、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存在缺损,导致血液异常分流。运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缺损较大或...
室间隔缺损剧烈运动会怎样
室间隔缺损患者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严重时引发心力衰竭,建议避免高强度活动并定期就医监测。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血液分流加重,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引发心律失常或猝死。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具体措施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由医生制定。1、室间隔缺损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心脏需要泵出更多血液以满足身体需求,...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封堵器植入缺损部位,闭合异常通道,适用于部分室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禁忌症。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因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导致心脏左右心室之间出现异常通道,介入封堵术通过封堵器阻断异常血流,改善心脏功能,避免并发症。1、室间隔缺损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胚胎发育异常。...
室间隔缺损鉴别诊断
室间隔缺损的诊断需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和胸部X光等检查手段明确。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为心室间隔存在异常开口,导致血液从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可能引发心脏负担加重和肺循环压力升高。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选择需根据缺损大小、症状严重程度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评估。1、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室间隔缺损的首选方法,能够清晰显示缺损的位...
室间隔缺损检查前需要准备什么
室间隔缺损检查前需注意空腹、停药和携带病历资料。确保检查顺利进行,患者需提前禁食6-8小时,避免影响检查结果;若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其他可能干扰检查的药物,需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停药;携带以往的病历、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有助于医生全面评估病情。1、空腹准备:室间隔缺损的检查通常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等,这些检查可能要求患者空腹进行,尤其是涉及造影剂或放射性检查时...
民间偏方治疗前列腺的神奇效果
民间偏方治疗前列腺疾病需辩证看待,部分方法可能缓解症状,但需结合科学诊疗。1、南瓜子疗法:南瓜子含锌元素和植物固醇,对前列腺增生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每日生食30克南瓜子,或炒制后研磨成粉冲泡饮用。需注意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建议搭配维生素E增强吸收。2、花粉提取物:油菜花粉含黄酮类物质,能减轻前列腺充血症状。可将花粉与蜂蜜按1:3比例调配,每日服用1...
中考第三天吃什么
中考第三天饮食需兼顾能量持续供给与脑力激活,推荐高蛋白低GI碳水组合、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易消化食物、适量水分补给。1、高蛋白早餐:考试日上午建议选择水煮蛋搭配全麦面包,蛋白质提供酪氨酸促进多巴胺合成,全谷物缓慢释放血糖。牛奶或豆浆补充色氨酸有助于稳定情绪,避免煎炸类高脂食物造成消化负担。2、低GI主食:午餐选用糙米饭配清蒸鱼肉,糙米的维生素B1含量是...
进入初三压力大怎么办
初三学生压力大的缓解方法包括调整认知模式、优化时间管理、建立支持系统、采用放松技巧、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1、认知调整:压力源于对升学结果的过度担忧,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重构不合理信念。记录每日三个积极事件,用"虽然…但是…"句式转化消极想法,例如"虽然模考失利,但暴露了知识漏洞"。每天花10分钟进行正念冥想,观察呼吸时腹部的起伏,减少对未来的灾难化想象。2、时...
大蒜剥皮怎么样剥快?
大蒜快速剥皮可采用冷冻法、摇晃法、浸泡法、刀拍法、微波加热法五种方法。1、冷冻法:将整头大蒜放入冰箱冷冻室30分钟,低温使蒜皮与蒜肉收缩率不同产生分离。取出后轻捏蒜瓣根部,蒜皮可轻松脱落。冷冻后的大蒜辛辣味减弱,适合需要温和蒜味的凉拌菜或蘸料制作。2、摇晃法:将蒜瓣放入密闭容器如玻璃罐或塑料盒,用力摇晃30秒至1分钟。容器内碰撞力使蒜皮破裂分离,倒出后吹去残...
眼皮上面长了白点
眼皮上出现白点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粟丘疹、脂肪粒或轻度感染等,通常无需过度担心,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白点的形成可能与皮肤油脂分泌、化妆品使用不当或皮肤代谢异常有关。1、粟丘疹:粟丘疹是常见的皮肤问题,表现为眼皮上出现白色小颗粒,通常与皮肤油脂分泌过多或毛孔堵塞有关。粟丘疹本身不痛不痒,但可能影响美观。处理方法包括保持眼部清洁,避免使用过于油腻的...
青稞面的营养价值
青稞面富含膳食纤维、β-葡聚糖、矿物质及B族维生素,具有调节血糖、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的营养价值。1、膳食纤维:青稞面每100克含12克膳食纤维,远高于普通小麦面粉。高纤维特性延缓胃排空速度,减少餐后血糖波动,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日常可将青稞面制作成馒头或面条,搭配绿叶蔬菜提升饱腹感。2、β-葡聚糖:青稞特有的β-葡聚糖含量达5%-8%,这种可溶性纤维能...
短时间消瘦几斤算异常
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可能是健康问题的信号,需警惕。异常消瘦通常与饮食、代谢、疾病或心理因素有关,建议及时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1、遗传因素。部分人因遗传代谢较快,容易出现体重波动,但若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5%,需关注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家族中有代谢疾病史的人更应注意。2、环境因素。生活压力大、睡眠不足或环境变化可能导致食欲下降或能量消耗增加。例如,工作繁忙时饮...
1400元一针的荨麻疹特效针
荨麻疹特效针价格较高,其效果需结合个体差异评估,治疗方案包括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中医辨证施治、局部护理和避免诱因。1、药物选择: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缓解瘙痒和风团;严重病例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适用于慢性顽固性荨麻疹。中药方剂消风散、防风通圣散辨证使用亦有显著效果。2、免疫调节:部分患者需进行过敏原检测,针对IgE介导...
中考吃饭有什么讲究
中考期间饮食需注重营养均衡、易消化、稳定血糖,避免影响考试发挥,关键点包括碳水化合物选择、蛋白质补充、水分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1、主食搭配:考试期间大脑依赖葡萄糖供能,建议选择低GI碳水化合物如燕麦、全麦面包、杂粮饭,搭配适量蛋白质延缓血糖波动。避免精制糖分高的糕点,防止血糖骤升骤降导致犯困。早餐可尝试牛奶煮燕麦配水煮蛋,午餐选择糙米饭搭配清蒸鱼...
情感缺失症的治疗方法
情感缺失症可通过心理干预、药物辅助、社会支持、行为训练和认知重塑等方法改善,核心在于重建情感体验与表达的能力。1、心理干预:情感缺失症常与童年创伤或长期压抑有关,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识别负面思维模式,暴露疗法逐步接触情感触发场景,心理动力学治疗探索潜意识冲突。每周1-2次咨询,持续3个月可见改善。2、药物辅助: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调节情绪麻木,多巴胺受体激...

科室问题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

最新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