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腺瘤可通过定期随访、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肾上腺腺瘤通常由基因突变、内分泌紊乱、长期激素刺激、先天性肾上腺增生、遗传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定期随访体积小于3厘米且无激素分泌功能的肾上腺偶发瘤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或CT复查。随访期间需监测血压、血钾及激素水平变化,重点关注皮质醇、醛固酮、儿茶酚胺等指标异常。患者应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头痛、心悸、肌无力等表现,发现肿瘤增长或功能活跃时需及时调整处理方案。
2、药物治疗功能性腺瘤需根据激素分泌类型选择对应抑制剂。醛固酮瘤可选用螺内酯、依普利酮等醛固酮拮抗剂;皮质醇瘤建议使用酮康唑、甲吡酮等皮质醇合成抑制剂;嗜铬细胞瘤术前需用酚苄明联合普萘洛尔控制血压。药物治疗期间须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平衡,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3、射频消融术适用于直径4厘米以下的良性无功能腺瘤,通过CT引导将射频电极穿刺至肿瘤内部,利用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该方式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1-2天即可出院,但存在邻近器官热损伤、肾上腺出血等风险。术后3个月需增强CT评估消融效果,残留病灶需补充治疗。
4、腹腔镜手术对3-6厘米的良性腺瘤推荐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经后腹腔或腹腔途径完整切除肿瘤。手术需保留正常肾上腺组织,术中注意控制激素分泌型肿瘤的血压波动。患者术后2-3天可恢复饮食,1周内出院,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肾上腺功能不全等。
5、开放手术直径超过6厘米的巨型腺瘤或恶性倾向肿瘤需行开放手术,经腰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恶性肿瘤需清扫周围淋巴结,术后根据病理类型辅以放疗或靶向治疗。术后需长期监测激素替代治疗情况,警惕肾上腺危象发生。
肾上腺腺瘤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规律监测晨起血压和心率,每周至少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术后患者应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激素用药信息。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每3个月复查肾上腺CT及激素全套,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