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足部矫形、运动康复和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足底筋膜炎通常由足部过度使用、足弓异常、体重过重、运动方式不当和年龄因素等原因引起。
1、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和冲击波治疗是常用的物理疗法。超声波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冲击波可刺激组织修复。冷敷能减轻急性期疼痛,每天3次,每次15分钟。夜间使用足部支具保持足底筋膜伸展,避免晨起疼痛加重。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严重疼痛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但每年不宜超过3次。外用药物如氟比洛芬凝胶也可辅助治疗。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足部矫形:
定制矫形鞋垫能纠正足弓异常,分散足底压力。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避免穿平底鞋或人字拖。日常可进行足底筋膜按摩,用网球或专用滚轮放松足底。
4、运动康复:
牵拉运动包括跟腱牵拉和足底筋膜牵拉,每天3组,每组30秒。强化运动如用脚趾抓毛巾可增强足部肌肉力量。水中运动能减轻负重状态下的康复训练。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且病程超过6个月者可考虑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足底筋膜部分松解术和内镜下足底筋膜松解术。术后需进行3-6个月的康复训练恢复足部功能。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运动前充分热身,选择缓冲性好的运动场地。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限制高嘌呤食物预防痛风性足痛。温水泡脚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水温40℃左右,时间15-20分钟为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排除跟骨骨刺等其他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