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肺不张可通过体位引流、呼吸训练、药物治疗、支气管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盘状肺不张通常由痰液阻塞、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肿瘤压迫、胸膜粘连等原因引起。
1、体位引流通过调整体位利用重力帮助痰液排出,常用头低脚高位或侧卧位。适用于痰液黏稠或咳痰无力的患者,可与拍背排痰配合使用。每日重复进行数次,每次持续一定时间,需避免饭后立即操作。
2、呼吸训练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可增强膈肌运动,改善肺底部通气。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缩唇缓慢吐气,每日练习多次。长期坚持有助于预防肺不张复发,尤其适合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
3、药物治疗痰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痰液黏稠度,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能改善气道通畅性。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但须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以免抑制排痰。
4、支气管镜治疗通过支气管镜清除气道内痰栓或异物,对顽固性肺不张效果显著。可在镜下进行肺泡灌洗或局部给药,必要时放置支架解除气道狭窄。操作需由呼吸科医师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5、手术治疗对肿瘤压迫或严重胸膜粘连导致的肺不张,可能需胸腔镜松解术或肺叶切除术。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加强呼吸康复训练。多数患者术后肺复张效果良好,但存在一定手术风险。
盘状肺不张患者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稀释痰液,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刺激。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可增强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发热时应及时复诊,长期卧床者需定期翻身拍背。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