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CT通常表现为肺内多发斑片状、结节状或空洞状阴影,可能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肺结核的CT影像特征主要有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干酪样坏死、纤维化钙化、胸膜增厚粘连等。
1、渗出性病变早期肺结核在CT上多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分布的斑片状模糊阴影,边缘不清,密度较淡。这种渗出性改变多见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呈现云雾状或磨玻璃样改变,代表肺泡内炎性渗出。部分病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提示病变未完全阻塞小气道。
2、增殖性病变随着病情进展,CT可见直径2-10毫米的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相对清晰,多呈簇状分布。这些增殖灶由类上皮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构成,中心可能伴有微小干酪样坏死。部分结节周围可见卫星灶,这是肺结核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
3、干酪样坏死典型表现为不规则厚壁空洞,内壁凹凸不平,洞内常见液平。空洞周围常见浸润性病变和纤维条索影,多位于上肺野。干酪性肺炎在CT上呈大叶性实变伴多发虫蚀样空洞,密度不均匀,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的均匀实变不同。
4、纤维化钙化慢性期肺结核CT显示条索状高密度影,伴肺组织扭曲变形和支气管扩张。钙化灶呈极高密度点状或斑块状阴影,可位于肺实质或淋巴结内。广泛纤维化可导致肺容积缩小,叶间裂移位和纵隔向患侧牵拉。
5、胸膜增厚粘连结核性胸膜炎后期CT可见胸膜不均匀增厚,厚度常超过3毫米,可伴钙化。患侧肋间隙变窄,膈肌抬高。包裹性积液表现为梭形或透镜状液性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胸膜强化。部分病例可见胸膜外脂肪层增厚。
肺结核患者在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瘦肉、豆制品,适当补充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注意保持居住环境通风,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病灶变化,完成全程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概率。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