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一般通过观察肺部特征性病变确定肺结核,主要依据包括结节影、树芽征、空洞形成、支气管播散灶、胸膜增厚等。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典型CT表现结合痰检阳性可确诊。
1、结节影:肺结核早期常见直径2-10毫米的微小结节,多分布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呈随机分布或簇状聚集。这些结节可能为结核杆菌经气道播散形成的肉芽肿,部分结节中央可见低密度干酪样坏死。需注意与转移瘤、真菌感染等鉴别。
2、树芽征:表现为终末细支气管及其分支的炎症扩张,形似春天树枝发芽,提示结核杆菌沿支气管播散。该征象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特异性较高,常见于病变进展期,多伴随咳嗽加剧等临床症状。
3、空洞形成:典型肺结核空洞壁较薄且光滑,内壁可见钙化点,周围常见卫星灶。空洞多位于肺上叶,可能因干酪样坏死物排出形成,是结核传染性强的重要标志。需与肺癌空洞、肺脓肿等鉴别。
4、支气管播散灶: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花瓣样"排列,提示结核杆菌通过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扩散。这种征象在继发性肺结核中较常见,往往伴随痰菌阳性。
5、胸膜增厚:结核性胸膜炎可导致局限性胸膜增厚,常伴有胸腔积液或钙化。慢性期可见"帷幔样"胸膜粘连,需与恶性胸膜病变鉴别。胸膜受累多提示病变范围较广。
肺结核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痰涂片或培养、结核菌素试验等综合判断。CT检查后建议尽早就医完善病原学检查,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活动。居住环境需通风良好,患者咳嗽时应注意遮挡口鼻,痰液需消毒处理。定期复查CT可评估治疗效果,全程治疗至少需要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