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艾滋病感染者的症状因感染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可能出现严重免疫缺陷相关表现。治疗上需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以延缓病情进展。
1、急性感染期: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自行消失。此时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但免疫系统尚未受到严重破坏。
2、无症状期:此期可持续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持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定期监测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是评估病情进展的关键。
3、艾滋病期:当CD4+T细胞计数降至200/μL以下时,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可能出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肺结核、卡波西肉瘤、隐球菌性脑膜炎等。此时需针对具体并发症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抗病毒治疗。
治疗方面,抗病毒治疗是核心,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等,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营养支持方面,建议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鱼类、新鲜蔬菜等,避免生冷食物。心理疏导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或加入支持小组,帮助感染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艾滋病感染者需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定期监测病情,同时注重营养和心理支持,以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应对,感染者仍能维持较好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