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感染者的症状因感染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可能出现严重免疫缺陷相关表现。治疗需根据病情采取抗病毒治疗、免疫支持及并发症管理。艾滋病感染分为急性期、潜伏期和艾滋病期,不同阶段症状各异。急性期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表现为发热、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流感症状,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潜伏期可持续数年,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艾滋病期是感染的最后阶段,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患者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常见症状包括持续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口腔真菌感染、皮肤病变等。治疗方面,抗病毒治疗是核心,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等,需长期规律服用以抑制病毒复制。免疫支持治疗如使用免疫增强剂,帮助改善免疫功能。并发症管理针对具体症状,如抗真菌药物治疗口腔真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等。艾滋病感染者应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营养支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感染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