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后外阴瘙痒可能由阴道炎、外阴皮肤过敏、卫生用品刺激、激素水平波动、糖尿病等原因引起。阴道炎常见类型有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等,需通过白带检查确诊。
1、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表现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鱼腥味,可选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磷酸酯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特征为豆腐渣样白带及剧烈瘙痒,常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滴虫性阴道炎会出现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需口服甲硝唑片联合阴道给药。
2、外阴皮肤过敏卫生巾材质过敏或护理液刺激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外阴红斑、丘疹。应停用致敏产品,用温水清洁后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选择纯棉卫生巾,避免使用含香料护理产品。
3、卫生用品刺激经期长时间不更换卫生巾会使局部潮湿闷热,滋生细菌引发瘙痒。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一次,夜间改用棉质内裤替代卫生巾。经期结束后可裸睡保持会阴部通风干燥。
4、激素水平波动月经后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使阴道黏膜变薄,导致防御功能减弱。可适量摄入豆浆、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食物,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三醇乳膏。
5、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糖刺激会阴部易诱发念珠菌感染。患者需监测血糖,用碳酸氢钠溶液坐浴后涂抹联苯苄唑乳膏。同时要控制主食摄入量,增加苦瓜、燕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
日常应选择透气纯棉内裤,避免穿紧身裤摩擦外阴。清洗时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若瘙痒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分泌物异常、溃疡等症状,需及时到妇科进行白带常规和血糖检测。不要自行使用阴道冲洗液,以免破坏正常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