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可选用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或中成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伪麻黄碱和连花清瘟胶囊。
1、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能阻断组胺受体,缓解鼻黏膜充血和打喷嚏症状。该药对过敏性鼻炎合并感冒症状效果显著,可能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西替利嗪作为第二代抗组胺药,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合日间服用。
2、减充血剂:
伪麻黄碱通过收缩鼻黏膜血管减轻鼻塞流涕,高血压患者需慎用。盐酸羟甲唑啉鼻喷剂能快速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避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3、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风寒感冒伴发的上呼吸道症状效果较好。感冒清热颗粒含荆芥穗等成分,适合早期感冒出现的鼻塞流涕症状。
4、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感冒伴随的发热头痛,与减充血剂联用能增强症状缓解效果。布洛芬具有抗炎作用,适用于伴有咽喉肿痛的患者。
5、复方制剂:
酚麻美敏片含多种有效成分,能同时缓解鼻塞、流涕和打喷嚏。使用复方药物需注意各成分禁忌症,避免重复用药导致过量。
感冒期间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温水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加重症状。居室湿度维持在50%-60%可减轻鼻腔不适,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能清除分泌物。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黄绿色脓涕时需及时就医,排除细菌性鼻窦炎可能。
眼睛痒、鼻痒伴打喷嚏通常由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尘螨过敏、动物皮屑过敏、冷空气刺激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鼻腔冲洗、环境控制等方式缓解。
1、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最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鼻黏膜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充血水肿。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约半数患者合并眼部症状如眼痒、流泪。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鼻用糖皮质激素。
2、花粉症:
季节性发作多与花粉过敏有关,树木、草类花粉在春秋季浓度较高。花粉颗粒可同时刺激鼻结膜和眼结膜,引发鼻痒、眼痒、打喷嚏三联征。外出时佩戴防花粉口罩和护目镜,回家后及时冲洗鼻腔和面部,医生可能开具色甘酸钠滴眼液联合口服抗过敏药物。
3、尘螨过敏:
尘螨及其排泄物是常年性过敏的主要致敏原,多见于床褥、地毯等潮湿环境。除典型鼻部症状外,常伴夜间加重的眼睑瘙痒。建议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罩,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严重者可考虑脱敏治疗。
4、动物皮屑过敏:
猫狗等宠物的皮屑蛋白可诱发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表现为接触后迅速出现的眼鼻刺激症状。过敏原可通过空气传播,即使宠物不在场也可能发作。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饲养宠物,必要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医生可能推荐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5、冷空气刺激:
非过敏性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对温度变化敏感,冷空气可刺激鼻黏膜血管舒张,引发类似过敏的症状。晨起或进出空调房时易发作,通常不伴眼部症状。注意保暖戴口罩可预防,严重时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黏膜湿润。
日常应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避免使用羽毛寝具和毛绒玩具。饮食上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黏膜炎症。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喘息、胸闷等表现时,需及时排查过敏性哮喘可能。花粉季节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归来及时更换衣物并洗头。室内可摆放虎尾兰、常春藤等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但需注意避免土壤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