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属于分离性障碍范畴。癔症的症状主要有情感爆发、假性痴呆、运动障碍、感觉缺失、附体体验等。癔症的发生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遗传倾向、神经生物学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1、解离症状解离症状表现为身份、记忆或意识整合功能的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记忆缺失,对重要个人经历完全遗忘,或出现多重人格状态。部分患者会表现出神游状态,突然离家出走并无法回忆过程。这些症状并非故意伪装,而是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所致。
2、转换症状转换症状表现为运动或感觉功能的改变或丧失。常见症状包括肢体瘫痪、失明、失声、抽搐发作等,但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病变。这些症状往往与心理冲突相关,症状的出现可使患者免除某些责任或获得关注。
3、情感爆发情感爆发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情绪宣泄,如大哭大笑、喊叫、撞头等夸张行为。发作具有表演性和暗示性,周围人越多症状越明显。发作时患者意识范围狭窄,事后对发作过程不能完全回忆。
4、假性痴呆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回答,如将2+2回答为5。患者可能表现出幼稚行为,模仿儿童言语动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与器质性痴呆有本质区别,是潜意识逃避现实压力的表现。
5、附体体验附体体验表现为患者自称被神灵、鬼魂或他人附体,表现出与平时完全不同的言行举止。发作时可能使用非母语说话,表现出超自然能力。这种现象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暗示性和表演色彩。
癔症的治疗需要心理治疗与药物辅助相结合。心理治疗可采用暗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认识症状的心理根源。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焦虑抑郁等伴随症状。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症状,保持稳定的家庭环境。患者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减少症状发作。出现癔症症状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