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避免诱发因素、规范使用药物、定期监测评估、及时调整方案、加强健康教育。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管理。
1、避免诱发因素识别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控制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常见诱发因素包括尘螨、花粉、宠物皮屑、冷空气、烟雾等。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罩,避免饲养宠物。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避免温差过大刺激气道。
2、规范使用药物哮喘治疗药物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药物用于急性发作时快速缓解症状,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可用于轻度持续性哮喘。用药方式以吸入为主,需掌握正确吸入技巧。
3、定期监测评估定期随访评估病情控制情况,监测肺功能指标如呼气峰流速。记录哮喘日记,包括症状发作频率、夜间症状、药物使用情况等。根据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实现阶梯式治疗。急性发作后需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升级治疗。稳定期每3-6个月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及时复诊。
4、及时调整方案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控制良好3个月以上可考虑降级治疗,逐步减少药物剂量。控制不佳时需升级治疗,增加控制药物剂量或种类。急性发作时需短期加强治疗,必要时口服糖皮质激素。合并过敏性鼻炎、湿疹等需同时治疗。个体化制定长期管理计划,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5、加强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哮喘知识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指导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演示吸入技巧。制定书面哮喘行动计划,明确日常用药和急性发作处理措施。鼓励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哮喘。心理疏导减轻患儿焦虑情绪,建立战胜疾病信心。定期参加哮喘专科门诊随访。
小儿哮喘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家长应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患儿症状变化,记录发作诱因和时间规律。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营养素。避免接触二手烟和空气污染物。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增强呼吸肌功能。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掌握急性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