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出血点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或片状出血,可能伴随牙龈渗血、鼻出血等症状。白血病引起的出血主要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需警惕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白血病患者皮肤出血点常呈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红色或紫色斑点,按压不褪色,多见于四肢、胸背部等部位。黏膜出血可表现为口腔血疱、结膜下出血或月经量增多。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导致正常造血受抑制,血小板生成减少是出血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因白血病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出现大片瘀斑或注射部位渗血不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更易合并严重出血倾向。
慢性白血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皮肤瘀青,随着病情进展出血症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出血导致视力模糊,或消化道出血引发黑便。当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自发性出血风险显著增加。需注意白血病出血点与普通瘀伤的区别在于前者常呈多发对称分布,且可能伴随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白血病患者日常应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避免磕碰和外伤。饮食宜选择软烂易消化食物,防止坚硬食物划伤消化道黏膜。出现突发头痛、视物模糊或呕血等表现时须立即就医。确诊白血病后需根据具体分型接受化疗、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支持治疗可暂时改善出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