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可通过观察夜间症状、询问同住者、使用录音设备、进行睡眠监测或就医评估等方式判断。打呼噜可能与睡姿不当、鼻咽部异常、肥胖、饮酒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1、观察夜间症状若晨起常感口干、头痛或白天嗜睡,可能提示夜间打呼噜。部分人会在打呼噜过程中因呼吸暂停突然惊醒,伴随胸闷或窒息感。这些症状可能与上呼吸道狭窄或肌肉松弛有关,建议记录睡眠日记并调整枕头高度。
2、询问同住者家人或室友可直接观察到打呼噜的频率和强度。持续性响亮鼾声、呼吸中断超过10秒或夜间频繁翻身均需警惕。对于独居者,可尝试用手机录音功能记录夜间声音,注意将设备放置在距离头部50厘米处。
3、使用录音设备智能手机应用或录音笔可辅助监测鼾声模式。连续记录3-5个夜晚,重点分析每小时鼾声次数和持续时间。若录音显示规律性呼吸暂停或血氧下降提示音,可能需进一步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
4、进行睡眠监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可测量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呼吸气流。数据显示血氧低于90%或每小时呼吸暂停超过5次时,需考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医院的多导睡眠监测能更准确评估呼吸紊乱指数和睡眠分期。
5、就医评估耳鼻喉科医生可通过喉镜检查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等结构问题。呼吸科会结合Epworth嗜睡量表评估白天功能,必要时建议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体重指数超过28或颈围大于40厘米者应优先排查代谢因素。
改善打呼噜可从侧卧睡姿、控制体重、避免睡前饮酒入手。使用加湿器保持卧室湿度在50%左右,选择乳胶枕支撑颈部曲线。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缓解,或伴随血压升高、记忆力减退,建议尽早就医完善睡眠呼吸评估。日常可练习吹奏乐器锻炼呼吸肌,但切忌自行使用止鼾器械以免加重气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