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婴儿发烧38℃需立即就医。新生儿发热可能由感染、脱水、环境过热、代谢异常或疫苗接种反应引起,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导致病情快速进展。
1、感染因素: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发热最常见原因。可能伴随喂养困难、精神萎靡或皮肤发花,需通过血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
2、脱水发热:母乳不足或喂养不当导致体液丢失,表现为囟门凹陷、尿量减少。需增加喂养频次,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3、环境过热:包裹过厚或室温过高会引起体温升高,解除过热因素后体温可自行下降。测量体温前应去除过度包裹物,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
4、代谢异常: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可能导致发热,常伴有心率增快、体重不增。需通过新生儿筛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确诊。
5、疫苗反应:接种卡介苗或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低热,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若持续发热需排除偶合感染。
新生儿发热属于儿科急症,切忌自行使用退热药物。就医途中可松解衣物散热,保持喂养量。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安排腰椎穿刺排除中枢感染,住院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母乳喂养者母亲应保证营养摄入,注意手部卫生。出院后每日测量体温3次,观察有无嗜睡、拒奶等异常表现,体温复升需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