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小儿常流鼻血通常与鼻腔黏膜脆弱、干燥或局部损伤有关,可通过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孔及就医检查进行改善。鼻腔黏膜脆弱、空气干燥、外伤、感染或血液疾病等因素可能导致鼻血反复出现。鼻腔黏膜脆弱是常见原因,尤其是在气候干燥或室内空气不流通时,黏膜容易破裂出血。空气干燥会使鼻腔内黏膜水分流失,增加出血风险。外伤如挖鼻孔或碰撞也可能损伤鼻腔血管。感染如鼻炎、鼻窦炎等会刺激黏膜,导致出血。少数情况下,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或凝血功能障碍也会引发鼻血。
1、保持鼻腔湿润:使用生理盐水喷鼻或涂抹凡士林,避免鼻腔干燥。室内可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40%-60%之间。2. 避免挖鼻孔:教育孩子不要用手指挖鼻孔,以免损伤黏膜。修剪指甲,减少意外损伤的可能性。3. 就医检查:如果鼻血频繁或量大,需及时就医,排除血液疾病或鼻腔结构异常。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或鼻内镜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4. 饮食调理: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K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和凝血功能。5. 应急处理:鼻血发生时,让孩子坐直,头部稍微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持续压迫5-10分钟,避免仰头导致血液流入咽喉。若出血不止,需立即就医。
小儿常流鼻血虽多为良性,但反复发生需引起重视。通过日常护理、饮食调理及必要时的医疗干预,可有效减少鼻血发生频率,确保孩子健康成长。若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