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可能出现角膜水肿、眼内炎、后囊膜混浊、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1、角膜水肿:
手术过程中超声能量或器械接触可能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表现为术后视力模糊、畏光。轻度水肿通常3-7天自行消退,严重者需使用高渗滴眼液促进水肿吸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800个/平方毫米者需警惕角膜失代偿风险。
2、眼内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7天,表现为眼痛、视力骤降、前房积脓。可能与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伤口污染有关。确诊需立即行玻璃体腔注药,严重者需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前规范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可降低发生率。
3、后囊膜混浊:
术后数月到数年发生的晶状体后囊纤维增生,俗称"二次白内障"。表现为渐进性视力下降,与残留上皮细胞增殖有关。可通过YAG激光后囊切开治疗,5分钟门诊操作即可恢复视力。
4、黄斑囊样水肿:
术后4-12周出现的黄斑区液体积聚,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有关。糖尿病患者发生率更高。表现为视物变形、中心视力下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确诊。多数病例经局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3-6个月可缓解。
5、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牵引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高度近视或术中后囊破裂患者。表现为突发闪光感、视野缺损。需在72小时内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延迟处理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术前详细眼底检查可评估风险。
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建议佩戴防护眼镜1个月,保持眼部清洁。饮食可增加蓝莓、胡萝卜等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术后1天、1周、1个月需定期复查,监测眼压和眼底情况。出现眼红、眼痛或视力突然下降应立即就诊。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风险主要包括术中后囊膜破裂、角膜内皮损伤、术后眼内炎、黄斑水肿及继发性青光眼。
1、后囊膜破裂:
手术中超声乳化探头可能损伤晶状体后囊膜,导致玻璃体脱出或人工晶状体植入困难。后囊膜破裂与术者操作经验、患者晶状体核硬度相关,发生后需立即停止超声乳化,必要时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
2、角膜内皮损伤:
超声能量和灌注液冲击可能造成角膜内皮细胞丢失,严重时引发角膜水肿失代偿。术前需评估内皮细胞计数,术中采用低能量模式,对于内皮细胞低于1000个/平方毫米者需谨慎手术。
3、眼内炎:
术后细菌感染可导致眼内炎,表现为眼痛、视力骤降。与术前消毒不彻底、术中污染有关,需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急性眼内炎需玻璃体腔注药治疗。
4、黄斑水肿:
手术创伤可能诱发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术后1-3个月出现视力模糊。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需术前控制血糖,术后使用非甾体抗炎滴眼液预防。
5、继发性青光眼:
术中粘弹剂残留或炎症反应可导致眼压升高,表现为头痛、眼胀。多数通过药物可控制,严重者需行抗青光眼手术。术前存在浅前房、小眼球者风险更高。
术后建议佩戴防护眼镜避免碰撞,保持术眼清洁,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饮食宜补充维生素C、E及叶黄素等抗氧化物质,如蓝莓、菠菜、胡萝卜等。避免剧烈运动及弯腰提重物,术后1周内避免揉眼,定期复查眼压及眼底情况。出现眼红、眼痛或视力下降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