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通常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但需在术前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手术安全性主要与术前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术中监测、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因素相关。
1、术前评估:
患者需接受全面眼科检查及全身状况评估。眼科医生会通过视力测试、眼压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确认手术指征,内科医生则需评估心血管和代谢状态。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空腹血糖建议低于8毫摩尔每升,血压不宜超过160/100毫米汞柱。
2、基础疾病控制:
术前需通过药物将血压和血糖调整至目标范围。高血压患者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高血糖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血糖波动过大会影响切口愈合,血压过高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风险。
3、术中监测:
手术过程中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局部麻醉下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时,麻醉医师会关注血压和心率变化。对于血糖控制不佳者,术中需监测指尖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
4、术后护理:
术后需加强血糖和血压管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可能引起血糖升高,需相应调整降糖药物。每日测量血压,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导致眼压波动。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眼药水预防感染。
5、并发症预防:
重点关注术后炎症反应、黄斑水肿等风险。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角膜水肿和视网膜病变进展。建议术后1周内避免重体力活动,1个月内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情况。
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术后需保持低盐低糖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适量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有助于伤口愈合。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每次30分钟,运动时注意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降压或降糖药物剂量。术后3个月内每2周复查一次,出现眼红、眼痛或视力下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