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肿瘤切除术适用于气管内良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或局限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适应症主要有肿瘤导致气管狭窄影响呼吸、肿瘤性质明确需病理诊断、肿瘤未侵犯周围重要结构、患者心肺功能可耐受手术、无远处转移病灶。
1、气管狭窄当气管内肿瘤生长导致气管管腔狭窄超过50%,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喘鸣等症状时,需考虑手术切除。术前需通过支气管镜评估狭窄程度和范围,CT三维重建可明确肿瘤与气管壁的关系。对于中央型气管肿瘤引起的狭窄,手术是解除梗阻最有效的方法。
2、病理诊断对于支气管镜下活检未能明确性质的肿瘤,或怀疑存在恶性可能的病变,手术切除既能获得完整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又能达到治疗目的。特别是对于类癌、腺样囊性癌等低度恶性肿瘤,完整切除后预后较好。
3、局部侵犯肿瘤局限于气管壁内层或仅浅层浸润,未突破气管全层及侵犯周围食管、大血管等重要结构时适合手术。术前需通过增强CT或MRI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对于T1-T2期肿瘤可考虑保留气管的节段性切除术。
4、心肺功能患者需具备足够的心肺储备功能以耐受开胸手术和可能的单肺通气。术前应进行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和心脏评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超过预计值50%,动脉血氧分压超过60mmHg是基本要求。
5、转移情况手术仅适用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局限性肿瘤。术前应通过PET-CT或全身骨扫描排除转移。对于高度恶性肿瘤如鳞癌,若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通常不建议单纯手术治疗。
气管内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支气管镜,监测有无复发。术后早期应避免剧烈咳嗽和颈部过度活动,保持呼吸道湿润,必要时使用祛痰药物。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恢复期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帮助改善肺功能。定期复查胸部CT和肺功能,及时发现可能的吻合口狭窄或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