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脑电图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方式确诊。颅内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
1、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生化与细胞学分析是诊断颅内感染的核心手段。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异常、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等改变可提示感染类型。化脓性脑膜炎常见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结核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毒性脑炎脑脊液改变相对较轻。脑脊液培养和涂片染色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2、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能显示脑组织水肿、脓肿形成、脑室扩大等结构性改变。MRI对早期脑炎、脑膜炎症改变的敏感性高于CT,弥散加权成像可发现超急性期病变。增强扫描有助于识别脑膜强化、脓肿壁环形强化等特征性表现。部分特殊感染如结核瘤、隐球菌肉芽肿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
3、血液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显著增高。血清学检测能发现特定病原体抗体,如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等。血培养对败血症继发颅内感染具有诊断价值,但阳性率受抗生素使用影响。
4、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可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慢波活动,严重者出现周期性复合波。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特征性显示颞叶局灶性异常,克雅病可见周期性尖慢复合波。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评估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
5、病原学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病原体核酸具有高敏感性,如结核分枝杆菌DNA、单纯疱疹病毒DNA等。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一次性筛查多种病原体。脑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某些罕见感染的金标准,如朊病毒病需发现海绵状变性和PrPsc蛋白沉积。
怀疑颅内感染时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环境安静以减少颅内压波动。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吞咽困难者可选择糊状食物。监测体温、意识状态和肢体活动变化,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或抽搐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康复锻炼,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