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震荡可通过休息观察、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脑震荡通常由头部外伤、剧烈运动、跌倒撞击、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1、休息观察儿童脑震荡后需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脑力活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3天,减少外界刺激。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意识状态、呕吐情况、瞳孔变化等,若出现嗜睡、持续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2-4周内应避免参加对抗性运动。
2、药物治疗对于头痛明显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止痛药物。若出现头晕症状可使用倍他司汀口服液。严重呕吐者可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心理疏导脑震荡后儿童可能出现焦虑、情绪波动等心理症状。家长需耐心安抚,避免责备或施压。可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感受。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必要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4、康复训练症状缓解后可逐步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如拼图、记忆游戏等轻度脑力活动。平衡训练可从坐位平衡开始,逐步过渡到站立平衡训练。视觉追踪训练有助于改善头晕症状。所有训练应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疲劳。
5、定期复查脑震荡患儿需在伤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门诊复查,评估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复查项目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平衡测试、认知评估等。若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需及时进行神经心理评估。6个月内应避免再次头部外伤。
儿童脑震荡恢复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晚9-10小时睡眠。饮食上多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2周内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减少视觉刺激。恢复运动前需经医生评估,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家长应记录患儿每日症状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