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异物引起的咳嗽可通过观察咳嗽特征、呼吸状态、声音变化、伴随症状和异物史等方法辨别。气管异物通常由食物残渣、玩具零件、坚果碎屑、骨刺或假牙脱落等原因引起,可能表现为突发剧烈呛咳、呼吸困难、喘鸣音、面色青紫或无法说话等症状。
1、咳嗽特征气管异物引发的咳嗽多为突发性刺激性干咳,咳嗽呈阵发性且难以抑制。与普通感冒咳嗽不同,异物性咳嗽通常无痰液产生,咳嗽强度与体位变化相关,仰卧时可能加重。咳嗽时可能伴随拍击感或胸骨后疼痛,部分患者会不自主用手抓挠颈部。
2、呼吸状态异物阻塞会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且节律紊乱,可见明显的三凹征。患者可能出现代偿性耸肩呼吸或端坐呼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和口唇发绀。呼吸时相异常是重要特征,异物在气管内活动可能引起呼气相延长或双相呼吸困难。
3、声音变化根据异物位置不同可能出现特征性声音改变。声门区异物会产生犬吠样咳嗽或失声,气管内异物多伴随金属音样咳嗽,支气管异物可能导致单侧呼吸音减弱。部分患者在咳嗽间隙可听到气管内异物撞击声,这种拍击音在颈部听诊时更为明显。
4、伴随症状除呼吸道症状外可能伴随烦躁不安、冷汗淋漓等缺氧表现。异物存留时间较长者可出现发热、脓痰等继发感染症状。儿童可能出现拒食、流涎等特殊表现,老年人可能因缺氧诱发心律失常或意识障碍。
5、异物史详细询问发病前是否有进食呛咳、口含物品或口腔治疗史。婴幼儿需了解玩耍时是否有小物件接触史,老年人需确认假牙固定情况。部分患者可能无法准确回忆异物吸入过程,但突发症状与进食/活动的时间关联性具有诊断价值。
怀疑气管异物时应立即停止经口进食,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尝试排出异物。无论异物是否排出均需及时就医,避免使用催吐或拍背等不当处理。就医后需配合医生进行胸部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后通过喉镜或支气管镜取出。恢复期应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选择流质或软食,定期复查排除迟发性并发症。预防方面需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儿童远离小颗粒玩具,老年人定期检查假牙固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