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和胃糜烂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深度和临床表现。胃溃疡指胃黏膜深层组织损伤,胃糜烂则是浅表黏膜破损。两者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引起,但胃溃疡更容易导致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1、病变深度胃溃疡的病变累及黏膜肌层以下组织,形成较深的缺损,愈合后可能遗留瘢痕。胃糜烂仅损伤黏膜表层,未突破黏膜肌层,愈合后通常不留痕迹。胃镜检查是鉴别两者的主要手段,溃疡可见凹陷性病灶,糜烂则表现为黏膜充血或浅表破损。
2、症状差异胃溃疡多表现为规律性上腹痛,进食后可能加重或缓解,常伴反酸、嗳气。胃糜烂症状相对较轻,以上腹隐痛、饱胀感为主,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两者均可出现黑便或呕血,但溃疡引起大出血的概率更高。
3、并发症风险胃溃疡可能并发穿孔、幽门梗阻,长期不愈有癌变风险。胃糜烂极少导致严重并发症,但反复发作可能进展为溃疡。胃溃疡患者需定期胃镜复查监测癌变,糜烂患者一般无须长期随访。
4、治疗周期胃溃疡标准治疗需4-8周,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联合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胃糜烂治疗周期较短,通常2-4周即可恢复,轻症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和停用非甾体抗炎药即可改善。
5、预后转归胃溃疡易复发,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并长期管理。胃糜烂治愈后复发率较低,但持续存在诱因可能反复发作。两者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以减少复发。
胃溃疡和胃糜烂患者均应避免空腹进食酸性食物,细嚼慢咽减轻胃肠负担。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鸡蛋羹、山药粥等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胃镜评估病情进展。日常管理中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切忌自行停用抗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