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后肝硬化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并改善生活质量。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形成的不可逆纤维化改变,治疗目标主要有控制病因、延缓纤维化、防治并发症。
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需优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复制,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采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抗病毒方案。酒精性肝硬化必须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需控制代谢综合征。通过有效控制原发病,部分早期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失代偿期肝硬化需针对并发症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需接受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腹水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联合利尿剂,肝性脑病患者需降低血氨水平。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硬化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受限于供体来源和手术适应症。临床数据显示,经过规范管理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80%。
肝硬化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6个月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甲胎蛋白,每年进行胃镜和肝脏超声检查。饮食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鱼类、蛋清等食物,限制动物脂肪和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劳累和感染。注意观察皮肤黄染、尿色加深、意识改变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