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肝炎后肝硬化不是癌症,但可能增加肝癌风险。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抗病毒、保肝治疗,并定期监测肝癌风险。
1、肝炎后肝硬化的原因主要是慢性肝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和修复,最终形成纤维化。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最常见的病因,长期饮酒、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也可能导致肝硬化。
2、肝硬化的治疗需从病因入手。对于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如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同时,保肝治疗如使用水飞蓟素、复方甘草酸苷等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戒酒是首要措施。
3、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肝癌风险。每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肝穿刺活检或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进一步评估病情。
4、生活方式调整对肝硬化患者至关重要。饮食上应选择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稳定有积极作用。
肝炎后肝硬化虽然不是癌症,但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监测肝癌风险,并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肝癌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