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通常表现为右下腹疼痛。阑尾位于人体右下腹,连接盲肠,炎症发作时疼痛主要集中在麦氏点附近。阑尾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
1、阑尾管腔阻塞阑尾管腔阻塞是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阑尾管腔细长,容易因粪石、异物或寄生虫等堵塞。管腔阻塞后,腔内压力升高,影响血液供应,导致黏膜损伤和细菌感染。患者会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随恶心呕吐。早期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严重时需手术切除阑尾。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可直接引发阑尾炎。肠道内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侵入阑尾壁,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感染多继发于管腔阻塞,也可由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导致。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期表现为脐周隐痛,后固定于右下腹。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必要时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3、淋巴滤泡增生青少年阑尾炎多与淋巴滤泡增生有关。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可刺激阑尾壁淋巴组织增生,造成管腔狭窄。疼痛特点为右下腹阵发性绞痛,可能伴有低热。症状较轻时可保守治疗,若出现腹膜刺激征需立即手术。
4、粪石嵌顿粪石嵌顿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长期便秘形成的坚硬粪块卡压阑尾开口,引发机械性梗阻和缺血性坏死。疼痛剧烈且持续,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这种情况需急诊手术,避免阑尾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
5、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异常可能诱发阑尾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失调时,阑尾蠕动障碍导致内容物滞留。疼痛表现为右下腹胀痛,伴随食欲减退。可通过调整饮食、服用胃肠动力药缓解,反复发作建议手术干预。
阑尾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发作期需禁食,恢复期选择低渣流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伤口愈合前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查,防止并发症发生。日常注意规律作息,加强膳食纤维摄入,保持排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