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诊断主要包括意识状态评估、生命体征监测、肢体活动能力观察、吞咽功能检查和皮肤完整性维护。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因素引起,需通过专业护理降低并发症风险。
1、意识状态评估通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定期评估患者意识水平,观察瞳孔对光反射及大小变化。突发意识障碍可能提示再出血或脑水肿加重,需警惕脑疝风险。护理中应记录嗜睡、躁动等异常表现,及时反馈医疗团队。
2、生命体征监测每1-2小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参数。血压骤升可能诱发再出血,需维持收缩压在140-160mmHg区间。发热可能提示中枢性高热或感染,呼吸节律异常需排除脑干受压。
3、肢体活动能力评估肌力分级与偏瘫程度,记录肢体肿胀及静脉血栓征象。早期康复介入可预防关节挛缩,被动活动应避开血压高峰时段。注意观察足下垂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4、吞咽功能检查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吞咽障碍,预防吸入性肺炎。床头需备吸引装置,喂食时保持30°半卧位。对重度障碍者采用鼻饲营养,定期评估胃潴留情况。
5、皮肤完整性维护每2小时翻身并检查骨突部位,使用减压垫预防压疮。失禁患者需及时清洁,保持会阴部干燥。注意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如氧气管压迫鼻翼等情况。
护理期间需维持病房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诱发血压波动。营养支持以低盐高蛋白饮食为主,鼻饲患者注意温度与流速控制。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密切观察训练后生命体征变化。定期复查头部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长期卧床者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和泌尿系感染。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配合进行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