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经常出血可能由牙龈炎、牙周炎、维生素缺乏、刷牙方式不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改善口腔卫生、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引起。牙菌斑中的细菌会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出血。牙龈炎患者刷牙时容易出血,可能伴有牙龈轻微疼痛。治疗牙龈炎需要加强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配合牙线清洁牙缝。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甲硝唑口颊片、西吡氯铵含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2、牙周炎牙周炎是牙龈炎的进一步发展,炎症已波及牙周组织。牙周炎患者牙龈出血更明显,可能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周炎与牙结石堆积密切相关,需要定期洗牙清除牙结石。治疗牙周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替硝唑片、奥硝唑胶囊等药物,严重者需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3、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和维生素K缺乏会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引起牙龈出血。长期偏食、消化吸收障碍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患者可能伴有皮肤瘀斑、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改善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C片、复合维生素B片等营养素补充剂。
4、刷牙方式不当使用硬毛牙刷、刷牙力度过大或横向刷牙会损伤牙龈组织,导致机械性出血。正确的刷牙方法应选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力度适中。出血明显时可暂时改用漱口水清洁口腔,待牙龈恢复后再轻柔刷牙。电动牙刷可能帮助控制刷牙力度,减少牙龈损伤。
5、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牙龈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刺激后出血不止。这类患者可能同时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避免过硬食物刺激牙龈。戒烟限酒,减少对牙龈的刺激。如出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需关注牙龈健康,必要时寻求专业牙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