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正常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与孕前基础心率相比可能略有增加。妊娠期心率变化主要与血容量增加、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有关。
妊娠早期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部分孕妇可能出现心率轻微加快,但通常不超过静息心率的10-15次。随着孕周增加,血容量逐渐扩充30-50%,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导致心率进一步上升,尤其在孕中晚期更为明显。正常妊娠状态下,心率波动多维持在55-105次/分钟范围内,剧烈活动后可能短暂达到120次/分钟,休息10分钟内应恢复至基线水平。双胎妊娠或贫血孕妇可能出现更显著的心率增快,但持续超过110次/分钟需警惕妊娠期心脏病。
若静息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钟或超过110次/分钟,伴随胸闷、头晕等症状,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心律失常有关。极少数情况下,心率异常可能提示围产期心肌病等严重并发症,这类情况多伴有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等表现。
建议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心功能。日常生活中避免突然体位改变,保持适度运动但不过度劳累,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出现明显心悸、胸痛或晕厥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调节心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