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小儿肾积水可能出现排尿异常、腹部肿块、反复发热、生长发育迟滞、血尿等症状。肾积水可能与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源性膀胱、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量减少、尿液浑浊、哭闹拒食、体重增长缓慢、尿布染红等现象。
1、排尿异常患儿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弱甚至中断。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可能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充盈时可在腹部触及胀大的包块。家长需观察患儿排尿时的表情是否痛苦,记录每日尿量变化。若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
2、腹部肿块积水肾脏体积增大时,可在侧腹部触及光滑包块,按压时患儿可能出现哭闹。神经源性膀胱导致尿液潴留时,下腹部可触及胀满的膀胱。超声检查能明确积水程度,重度积水可能需要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或肾造瘘术。家长发现异常包块应避免按压,及时就医评估。
3、反复发热尿流不畅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伴精神萎靡。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使细菌上行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需进行尿培养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呋喃妥因肠溶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家长应注意测量体温,发热时适当增加水分摄入。
4、发育迟滞长期肾积水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身高低于同龄标准。肾功能受损时可能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表现为面色苍白、肌无力。尿路结石梗阻需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保证足量蛋白质和热量摄入。
5、血尿泌尿系统肿瘤或结石摩擦可能导致肉眼血尿,尿液呈粉红色或洗肉水样。轻度出血表现为镜下血尿,需尿常规检查发现。确诊肿瘤需手术切除,术后可能需辅助化疗。家长更换尿布时应注意观察尿液颜色,血尿期间避免剧烈活动。
日常护理需保持会阴清洁,使用透气棉质尿布并及时更换。喂养时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但需避免过量加重肾脏负担。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水变化,记录排尿次数和尿量。避免擅自使用利尿药物,所有治疗需在儿科或泌尿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出现呕吐腹泻等脱水症状时需及时补液,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