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细胞癌属于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皮肤、口腔、食管、肺、宫颈等覆盖鳞状上皮的部位。
1、组织学分类鳞状细胞癌在组织学上属于癌的一种,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病变。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呈巢状或片状排列,细胞间桥明显,常伴有角化珠形成。这类癌症具有局部侵袭性强、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但远处血行转移概率相对较低。
2、发病部位鳞状细胞癌可发生于全身多个器官,常见于皮肤暴露部位如头面部,以及口腔、喉部、食管、肺部、宫颈、阴道等黏膜覆盖区域。不同部位的鳞癌生物学行为存在差异,例如皮肤鳞癌进展较慢,而肺鳞癌恶性程度较高。
3、病因特征该类型癌症与慢性刺激和损伤密切相关,长期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皮肤鳞癌,吸烟饮酒易导致头颈部鳞癌,HPV感染与宫颈及口咽部鳞癌相关,空气污染和职业暴露则是肺鳞癌的重要诱因。
4、病理分级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级,高分化的鳞癌可见大量角化珠,细胞异型性小;低分化鳞癌角化少见,细胞异型明显且核分裂活跃。分化程度越低,肿瘤恶性度越高,预后相对较差。
5、治疗策略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中晚期需结合放化疗。针对不同部位可采用特异性治疗,如头颈部鳞癌适用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肺鳞癌可用吉西他滨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宫颈鳞癌对放疗较敏感。免疫治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对PD-L1阳性患者效果显著。
预防鳞状细胞癌需避免过度日晒和吸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宫颈癌筛查,接触有害物质时做好职业防护。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异常肿块或持续性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治疗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保持均衡饮食并适量运动以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