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炎症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发热、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小肠炎症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肠道蠕动异常等症状。
1、腹痛腹痛是小肠炎症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脐周或中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有关,进食后可能加重。克罗恩病引起的腹痛常伴有右下腹压痛,溃疡性结肠炎则以左下腹疼痛为主。腹痛发作时可尝试热敷缓解,但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2、腹泻小肠炎症会导致肠黏膜损伤和吸收面积减少,引起渗透性腹泻。典型表现为每日3-10次水样便或糊状便,严重时可出现脂肪泻。感染性肠炎粪便多带有黏液,自身免疫性肠炎可能伴血便。腹泻期间应注意补充电解质,避免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
3、发热急性小肠炎症常出现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之间。感染性肠炎发热起病急骤,可能伴有寒战。克罗恩病等活动期可能出现长期低热。发热时需监测体温变化,物理降温无效或体温超过38.5℃时应就医。
4、体重下降慢性小肠炎症因长期营养吸收障碍,会导致进行性体重减轻。患者可能在1-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克罗恩病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建议记录每日体重,选择高热量低渣饮食,必要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5、营养不良小肠炎症会影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导致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典型表现包括乏力、水肿、夜盲症、骨质疏松等。血液检查可见白蛋白降低、维生素B12缺乏。需定期检测营养指标,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小肠炎症患者应保持低纤维、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注意观察排便性状和腹痛变化,定期复查肠镜和营养指标。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腹泻或明显消瘦时需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