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缺损可能由外伤、感染、先天性畸形、肿瘤切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手术修复、抗感染治疗、佩戴义耳等方式干预。
1、外伤:机械性损伤如撕裂伤、烧伤或冻伤导致耳廓组织缺失,需清创后行皮瓣移植或耳廓再造术,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预防感染。
2、感染:严重耳廓软骨膜炎或坏死性外耳道炎可破坏软骨支架,表现为红肿溃烂,需静脉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必要时手术清创。
3、先天性畸形:胚胎发育异常导致小耳畸形或无耳症,常伴外耳道闭锁,需6岁后行肋软骨支架移植术,术前需评估听力状况。
4、肿瘤切除: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切除后遗留组织缺损,需病理确认切缘阴性后采用颞浅动脉皮瓣修复,术后需定期随访。
避免耳部外伤及反复掏耳,先天性畸形患儿建议在学龄前完成听力评估,肿瘤术后患者需严格防晒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