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眼药水的正确方法主要有清洁双手、正确姿势、控制药量、闭眼按压、避免污染等步骤。规范操作有助于药物吸收并减少感染风险。
1、清洁双手使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重点清洁指缝和指甲边缘,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手部残留的细菌可能通过接触眼部导致感染,清洁后可降低结膜炎等并发症概率。若条件受限,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替代,但需确保手部无明显污渍。
2、正确姿势头部后仰或平躺,用食指轻拉下眼睑形成囊袋。药瓶与眼睛保持3-5厘米距离,避免瓶口接触睫毛或眼睑。儿童或不配合者可请他人协助固定头部,操作时需动作轻柔防止划伤角膜。特殊体位如青光眼患者需遵医嘱采用侧卧位滴药。
3、控制药量单次滴入1滴即可,结膜囊容量仅约7微升,过量药液会溢出浪费。如需使用多种眼药水,需间隔5-10分钟防止药物稀释。混悬型眼药水使用前需摇匀,凝胶剂型应挤入下穹窿处而非直接滴在角膜上。
4、闭眼按压滴药后轻闭双眼1-2分钟,用食指按压内眼角泪小点。该操作可延缓药液经鼻泪管流失,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按压时力度以不引起不适为宜,佩戴隐形眼镜者需在滴药15分钟后再戴镜片。
5、避免污染药瓶开启后有效期通常为4周,超过期限应丢弃。每次使用后立即盖紧瓶盖,储存时避免阳光直射。多人共用眼药水可能传播病原体,即使家庭成员也应单独使用。若出现药液浑浊、沉淀或颜色改变需停止使用。
滴眼药水后可能出现短暂视物模糊,建议休息片刻再从事精细操作。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眼药水可能引发干眼症,人工泪液建议选择单支包装的无防腐剂剂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滴药前可冷藏药液以减轻刺激感,但需回温至室温再使用。若连续使用3天症状未缓解或出现眼痛、视力下降等异常,应及时到眼科就诊排查角膜炎等并发症。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揉眼或过度用眼加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