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畸形截骨术主要包括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路椎体切除术、脊柱侧凸截骨术、脊柱后凸截骨术和脊柱三柱截骨术。这些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脊柱畸形,如先天性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等,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具体术式。
1、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是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进行截骨的技术,主要用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矫正。该术式能保留脊柱前柱稳定性,截骨角度通常可达到30度左右,术中需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固定性后凸畸形、创伤后驼背等病例,术后需严格佩戴支具保护。
2、后路椎体切除术后路椎体切除术通过后方入路完整切除病变椎体,可矫正严重角状后凸畸形。该术式能实现脊柱三柱的彻底松解,矫正幅度可达50度以上,但手术创伤较大。常用于结核性脊柱炎导致的严重后凸畸形、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等,术中需进行360度环形融合以保证稳定性。
3、脊柱侧凸截骨术脊柱侧凸截骨术针对冠状面畸形设计,通过不对称截骨矫正脊柱侧方弯曲。根据畸形程度可选择单节段或多节段截骨,常配合去旋转技术使用。适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期、成人退变性侧凸等病例,术中需进行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
4、脊柱后凸截骨术脊柱后凸截骨术专门矫正矢状面后凸畸形,通过椎板及小关节截骨恢复生理曲度。根据畸形僵硬程度可选择Smith-Petersen截骨或 Ponte截骨等技术,矫正幅度约10-20度/节段。适用于Scheuermann病、老年退变性后凸等疾病,术后需渐进式体位训练。
5、脊柱三柱截骨术脊柱三柱截骨术是同时处理脊柱前中后三柱的扩大截骨技术,适用于极重度僵硬性畸形。典型代表为全椎体切除术,单节段矫正角度可达60度以上,但手术风险较高。主要用于先天性脊柱畸形翻修、神经纤维瘤病伴严重侧后凸等复杂病例,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完成。
脊柱畸形患者术后需保持3-6个月支具固定,避免弯腰扭转等动作。康复期应进行低强度核心肌群训练,如仰卧位腹式呼吸、臀桥运动等,逐步恢复脊柱动态稳定性。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定期复查X线评估融合情况。出现切口渗液、下肢麻木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