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气短可能由睡眠姿势不当、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睡姿、减重、药物治疗、氧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方式缓解。
1、睡眠姿势不当仰卧位时舌根后坠可能阻塞气道,侧卧或抬高床头可改善通气。避免使用过高枕头,睡前两小时忌大量饮水,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呼吸道。若合并打鼾,建议尝试口腔矫治器。
2、肥胖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腹部脂肪限制膈肌运动,导致夜间通气不足。建议通过饮食控制与有氧运动减轻体重,BMI超过28需医学干预。肥胖患者夜间血氧监测显示平均血氧饱和度常低于90%。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有关,表现为夜间咳嗽伴气促。肺功能检查显示FEV1/FVC比值下降,可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急性加重期需配合低流量吸氧。
4、心力衰竭左心衰竭患者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诱发肺淤血而气促,需半卧位睡眠。心电图可见室性早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降低。常用呋塞米片减轻水钠潴留,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改善心室重构。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多导睡眠图显示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超过5次。典型表现为夜间憋醒、晨起头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首选治疗。重度患者可能需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建议保持卧室空气流通湿度适宜,晚餐避免过饱,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肥胖者需筛查代谢综合征。若气短伴随胸痛或意识模糊应立即就医。肺功能与心脏超声检查可帮助明确病因,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有助于改善肺通气效率。